本大众号为北京市中医打点局官方微信,假定您还未重视,请点击上方蓝色“首都中医”进行重视。

作者:陆寿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

正文共:5034字
估计阅览时刻:13分钟

翻开一张保藏41年现已泛黄的旧报纸,又翻开一本赤色的留念册,看到相片上一张张充溢活力的面孔,我心潮高低,思绪穿越时空,回到那悦耳心弦的1978年。

相片一:从左至右,第一排肖德馨、陈士奎、胡兆垣,第二排陆寿康、魏子孝、高铎、何绍奇,第三排孟庆云、郭正权、卢丙辰。

报考进程终身难忘
1977年,全国恢复高级院校招生。1978年,全国进行研讨生共同考试,初定报名截止期限为2月底。

我于1969年结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进入安徽安庆卫校当教师,结业后一向没有机缘持续进修,面临这个机缘,跃跃欲试。其时我成家不久,孩子年幼,需人照看。因而,刚初步老婆不附和我持续肄业,报考一事就卡在这个节点上。等到3月1日,招生报名时刻延伸,我总算鼓起勇气,瞒着妻儿,悄然地拿了户口本到安庆市教育局报了名。

关于报考中医研讨生一事,我心里有自个的思量。在教育部的招生目录中,清洁部中医研讨院和北京中医学院联合招生项目特别招引我。导师有闻名中医岳美中、王文鼎、赵锡武、钱伯煊、王伯岳、赵心波、方药中、郭士魁等,考试类别是政治、医古文和中医基础、中医临床,不考外语。其时收音机里正在播映由苏叔阳编剧,北京公民艺术剧院表演的话剧《丹心谱》。剧中有一位老中医丁文中,由闻名演员所以之主演。这不就是说的中医研讨院的岳美中、王文鼎吗?假定考上中医研讨生班,我就能在“丁文中”身边学习了,对此,我思绪万千……

从报名到考试,只需一个多月的备考时刻。除了废寝忘食熟读和背诵四大经典之外,还偏重看中医研讨院主编的《常用中医名词简释》。考试是在一个大学教室里进行的,先考政治,后考专业。在考“医古文和中医基础”时,需求对《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气增而久夭之由也”一段原文断句和译成现代汉语。第三场考“中医临床”,最终一道题是“任选一个你满足的病例,胪陈病史、临床表现、中医确诊、确诊根据、医治方药及作用,并以理法方药加以分析”。我写了一个在1975年医治阴黄的验案,理法方药逐个分析,答题后决心满满,想来可得高分。

6月初试发榜,告诉我7月8日去北京,到中医研讨院西苑医院复试。到了西苑医院探问后得知,这次初试有1168人,复试是102人,然后从中择优选择。还得知,在复试的考生中首要是1966年前入学和1970年入学的中医院校结业生,此外则是中医带徒和自学中医者,还有几个是西学中者。后来才晓得,是咱们的班主任岳美中(1900—1982)多次向中心呼吁缔造中医后继人才的培育基地,并拟定了形形色色的招生方针和办法,以四大经典为考试内容,以医古文替代外语。他是中医研讨生班的创建者,可以说没有岳美中就没有中医研讨生班。

7月10日,面试分四组进行,我分在第四组。主考席上,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教师,长圆脸庞、肌肤较黑。周围还坐着两自个记载。主考教师先让我答复桂枝汤煎服法,我一口气答了出来,接着教师又问了两个小疑问。答复结束,教师说可以了。我向门边走时问了一句:“教师,您贵姓?”教师答道:“姓时。”啊!他是台甫鼎鼎的时振声,我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

1978年9月8日,《光亮日报》头版对此事进行了报导,并配发了短评(相片二)。文中偏重这是我国前史上第一批中医研讨生,是创造我国新医药学的重要进程。大约在9月中旬,我收到了选择告诉书,有幸变成我国前史上第一批中医研讨生中的一员。

肄业之路苦中有乐
1978年9月底,首届中医研讨生班正式开学。开学前,西苑医院几个领导多次来宿舍探望重生。闻名老中医赵锡武、耿鉴庭等多次参加师生座谈会。赵锡武说:“临床作用是中医的生命线,中医之所以存在,就在于它能处置一些临床实践疑问。”?洳欢啵蛎骷蛎鳎腿搜拔丁9⒓ヒ砸绞费Ъ业纳矸荩嗫谄判牡厮担骸敖邮帐捉熘幸窖刑稚哂猩钤兜那笆芬庖澹亟厝胫幸揭┣笆贰!笔比挝髟芬皆焊痹撼ば碓婆嫒窝刑稚嗍榧牵35酵堑乃奚崂镄旰逝苟啻翁岢鲆咽捉煅刑稚喟焱祝蛟毂涑伞爸幸降幕破揖!薄J
陆寿康1978年,我考上首届中医研讨生插图
捉煅刑稚蠖祭醋粤俅驳撞悖猩畛恋牧俅补Φ缀秃袷档睦砺刍。夷軉丝喑钥啵幸抟档幕鸺毙木澈图崛鸵庵尽7揭┲薪淌Π囱目挤峙判蚍肿椋信峙洌勒罩幸皆盒=嵋瞪⒅幸酱缴妥匝С刹耪咦樽槌裳靶∽椋缓蠊钩闪吮舜送平⒀锍け芏痰难翱掌?br>

10月6日,在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礼堂举办盛大的开学典礼,会场上气氛火热。时任清洁部副部长郭士恒代表清洁部向全体重生标明恭喜,并对同学提出了较高的需求和深切的期望。时任中医研讨院党委书记王恩厚、院长季钟朴别离作了热心弥漫的说话。季院长特别偏重接收中医研讨生的火急性和重要意义,并正式宣告中医研讨生班的教师名单:班主任岳美中,副班主任任应秋、刘渡舟、董建华、方药中。此外,陈可冀代表中医研讨院全体职工向重生标明火热恭喜,并谈了自个对继承老中医学术经历作业的领会。

开学第一学年,教室在西苑医院大门口左面高楼四层,对面的教室还满满当当地坐着全国来的进修生。

首届中医研讨生班的师资部队健壮,除了四位副班主任别离主讲外,还力邀全国各地的名师来上课,并配以中年事务骨干,构成老平分配的师资部队。其时我们联合调和,思维单纯,极大地发扬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精力。对四大经典的学习办法是以自学为主,配以必要的辅导、答疑和讲座。通读、精读、熟读,重复精思,咀嚼消化。然后对经典详尽注评,作为课程考试的首要根据。咱们学得通,想得深,用得上,养成杰出的习气,为日后学业精进供给了新颖的方法。

1978年9月8日《光亮日报》头版的报导。

先开的是任应秋教师主讲的《黄帝内经》,用4个月通读162篇,方药中教师不时穿插一些讲座和答疑。《灵枢》有关针灸经络的华章,则由针灸研讨所程莘农教师主讲。我国社科院哲学所刘长林从办法论研讨《黄帝内经》藏象经络学说,南京大学地舆系卢央的“《黄帝内经》中的地舆历法”,国家气候局张德二的“《黄帝内经》与气候的理论原理”等,都从多学科、多视点对《黄帝内经》进行研讨,极大地开阔了咱们的视界。另外,王洪图讲的《素问·汤液醪醴论》,引经据典,立论精辟,考证有据。于天星教师作《内经》各篇的概要勾玄,为今后的注评供给了门径。最终每个同学都分到对《素问》《灵枢》各2篇作具体注释和评议的使命。后来这些材料汇编后称为《中医经典注评本》,于2011年由我国中医药出书社正式出书。

《伤寒论》的课程进行了10周,由北京中医学院刘渡舟教师主讲,他常常联系经方使用经历讲课,令人心服口服。江西万友生教师辅讲,力主“寒温共同”,他抑扬抑扬的南昌口音,至今犹在耳边。课程最终,王岱教师作了“《伤寒论》丹方分析及临床使用”讲座,分析《伤寒论》“去性取用”的配伍用药,独出机杼,发人沉思。课程将结束时,时振声教师安设了《伤寒论》有关条文的注评使命。《金匮要略》课程进行了2个月,由方药中、李今庸教师主讲。赵锡武教师讲其间的《胸痹心痛篇》,介绍用宣痹通阳法医治冠心病的经历。上海的金寿山教师对《五藏风寒积累篇》的“邪哭”进行详尽考证,令人形象深化。

《温病条辨》用了2个月,除了董建华、方药中教师是主讲外,还聘请了黄星垣、孟澍江、邓铁涛、潘澄濂、胡焕章等临床名家,各有特征。董建华教师高度评解《温病条辨》的三焦分证理论,并清楚提出要在临床上注重温病三大医治原则。孟澍江教师讲课体系全部,作开篇“温病学打开概略”,认为三焦分证明践是以脏腑为中心,简介寒温之争和共同,详介“伏邪”的临床意义。黄星垣教师观念显着,有关于性地提出春温、风温等病名不甚恰当,温病学要打破以时节命名;认为“伏邪”概念已无存在必要,而三焦作为辨证纲要似过于笼统;力倡温病学应以卫气营血为主进行辨证。他还作了“卫气营血在内科热病的辨证论治规则”讲座。而方药中教师却在上课时力主三焦辨证,认为三焦辨证把温病分为三类,可归纳疾病的性质,并体系介绍了三焦证治。如此重复答辩质疑,加上同学精读并咀嚼消化,几个回合后,咱们的学问天然见长。

我在临床上常运用《金匮要略》黄疸篇之经方医治黄疸。但读到《温病条辨》:“惟罗谦甫具有高见,力辨阴阳,遵仲景寒湿之旨出茵陈四逆汤而化裁之……间有始则寒湿,从太阳寒水之化,继则因人阳气没有非常式微,得炽热药数帖,阳明转燥金之化而为阳证者,即从阳黄例治之。”联络到自个临床遇到的事例,不由击节叹赞:“吴鞠通先得我心,洵不我欺也。”今后我将自个对黄疸、痹证等吴鞠通杂病心法加以分析,成文并宣告在《中医杂志》上。

此外,研讨生班还特别开设了天然辩证法、逻辑学、医古文、日语等课,医史所的马继兴、余瀛鳌教师为同学进行医史文献讲座。这些都极大地前进了研讨生的文明涵养和学术视界,变成往后同学拓荒学术领域的增加点和光滑剂。

第二学年是随师学习,收拾各位教师的临床经历。教师们是中医研讨院西苑医院的赵锡武、钱伯煊、王伯岳、耿鉴庭、方药中、赵树仪、付方珍,以及中医研讨院广安门医院的赵金铎、董德懋、路志正、谢海洲、刘志明、朱仁康、韦文贵、张舜丞等临床家。经过随师学习,同学们的临床功夫得到了长足前进。

1979年下半年,中医研讨院在东直门举办中西医联系学术陈述会,由邝安堃、沈自尹、侯灿、周金黄、陈泽霖、匡调元、黄星垣等专家在会上作专题陈述,使咱们获益匪浅。

师友温情永记心间
即将结业了,时任清洁部钱信忠部长为我班亲笔题词:“培育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人才,为四个现代化奉献力气。”岳美中和四位副班主任、带教训师都纷繁为研讨生班送来了充溢真挚豪情的题词。咱们特别录入领导、教师和50位同学的相片和题词,印制成结业留念册,以资留念。因为需肄业位判定,正本的二年学制延伸。经过结业论文撰写和辩论,1981年2月16日,首届中医研讨生正式结业。1982年8月28日,我被公布医学硕士学位。怅惘的是,研讨生班没有拍结业合影相片。

2月28日,咱们几个同学相邀为离京的胡兆垣、卢丙辰送别,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相片一)。这张相片整个一个“混搭”:肖德馨是北京中医学院1964届结业生,是班上的老迈哥,进校已40岁了;高铎最小,进校26岁,是自学成才,和我在研讨生第二年同室,无话不谈;陈士奎、孟庆云结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是“西学中”,孟庆云和我在复试和研讨生第一年都是同室老友;何绍奇、胡兆垣是中医学徒身世,我结业于上海中医学院,郭正权、魏子孝结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卢丙辰结业于河南中医学院,这张相片全部真实地反映了其时的生源情况。

“食其果者而思其树,饮其水者而思其源”。40多年来,我从一个一般的卫校教师生长为我国中医科学院研讨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生,又是德国莱法州正式注册的执业医生。在学术上,我在2012年首要提出本于《灵枢》而切合针灸临床的“针灸看病8法”——调、通、引、决、补、泻、温、劫;研讨针刺办法25年,出书了《针刺办法一百种》《我国针灸技能办法》等一系列作品,在国表里有必定的学术影响。

在此,我要谢谢两位教师的厚意厚谊:

第一位是副班主任方药中(1921—1995)。岳美中教师病倒后,研讨生班接收和教育重担悉数落在方药中身上。他和岳美中拟定的以四大经典为主的考试和教育方案,保证了首届研讨生班的成功举办和研讨生学制在中医研讨院的逐步打开。他嗓音洪亮,学问广博,“通吃”四大经典,他那纵横捭阖的讲演个性,永久是我教育育人的标杆。

第二位是我的研讨生导师董德懋(1912—2000),他是北京四台甫医施今墨的高足。他热心协助我,细心维护我,尽力培育我,对我如子如弟,教我做人从医。他从李介鸣处借来施今墨没有出书的医案供我抄阅,使我步入施今墨门户之室;他向《中医杂志》举荐我写的程门雪医话,使之得以宣告;他在临床以脾胃中土为主、喜用平缓王道方药医治,直接影响了我今后的医学路途。

结业后,咱们50位同学别离被分配到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河北、河南、甘肃、新疆、贵州等地。如今现已变成中医界的领武士物,在学术建树、临床传承、教育育人、世界传达和著作撰写上都获得了杰出作用。

“问渠那得清多么,为有活水源头来。”四大经典就是中医学术前进的源头活水,也只需用这样的活水重复灌溉,才干让一棵幼小的树苗逐步长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才干在新我国树立70周年之际,向祖国母亲交上一分满足的中医成果单。

内容来历:《我国中医药报》
修改:王迪
审阅:朱蕗鋆

“首都中医”id:
bjtcm010
北京市中医打点局官方微信
长按辨认左面二维码,重视咱们
等待您投稿,收稿邮箱 sdzywx@126.com

Leave a comment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6